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白霓古堰——匠心独出 福泽一方[J]. 中国防汛抗旱, 2023, 33(12).
    引用本文: 白霓古堰——匠心独出 福泽一方[J]. 中国防汛抗旱, 2023, 33(12).
    Ancient Baini Weirs in central Hubei Province—Unique craftsmanship leads to a prosperous future[J].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2023, 33(12).
    Citation: Ancient Baini Weirs in central Hubei Province—Unique craftsmanship leads to a prosperous future[J].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2023, 33(12).

    白霓古堰——匠心独出 福泽一方

    Ancient Baini Weirs in central Hubei Province—Unique craftsmanship leads to a prosperous future

    • 摘要: 白霓古堰灌溉工程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属于长江流域陆水水系。古堰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约931年),距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经过多次修葺,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供水、防洪等多方面功能,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范。
      两座古堰选址于河流宽阔地带的河道基岩上,基础稳定,并通过斜向布置增加拦河堰的长度,提高溢洪能力,降低堰上水位,减小洪水对堰体的冲击。堰体最初为草木结构,后改为干砌条石结构,之后又辅以石灰粘结勾缝,铁闩铁锭连结固定,稳定性增强。石枧堰渠首枢纽的堰体底部创造性设计了独特的泄洪排沙底孔,孔口横断面呈矩形,宽约1.5米,高2米,孔口设有闸门,方便开启。汛末,开启底孔泄流,降低堰上水位,以便检修维护堰体,同时能排出坝前淤积的泥沙。泄洪排沙底孔的设计和运用使得石枧堰安全稳固运行1000余年而不淤废,至今仍保留较大的库容,这一设计在古代堰坝建筑中很罕见,是白霓古堰科技价值的主要体现。
      自古以来白霓古堰就有着完善的管理和岁修制度,设有堰长、渠长等专管人员,制定了堰规、堰簿等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泄水孔的开闭时间,为堰体及渠道的维修检测提供保障。
      历史上白霓古堰在灌溉、供水、水运、水力加工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于灌溉,清代有较为明确的记载,石枧堰灌溉面积约万亩,据2020年实际调查,古堰灌区灌溉面积约3.5万亩;于供水,目前仍保障着白霓全镇近7万人的生活用水;于水运,清及民国时期,古堰所在的白霓镇水运商贸繁荣,船只遍布隽水、小港、青山港沿河两岸;于水利加工,明清时期有利用水车、筒车提水灌溉,用水磨、水碾、水碓等加工造纸的记载。古堰的建成,为区域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白霓古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