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分析研判今年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
一、深刻认识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从“国之大者”看,底线不容有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防为主、防住为王,准确认识把握、有效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牢牢扛起水利部门天职,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确保万无一失。
从预测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据预测,今年汛期涝旱并重,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从流域来讲,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泾河、汾河等河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南部,长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东南沿海诸河有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中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有可能发生区域性干旱。气象水文年景总体不容乐观,必须未雨绸缪,宁信其有、宁信其重、宁信其大,充分估计汛情旱情可能带来的洪涝干旱灾害影响,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做好万全准备,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
从极端天气看,风险持续偏高。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更为突出。2020年,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发生流域性洪水。2021年,河南郑州“7·20”暴雨打破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发生洪水,黄河中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南方丰水地区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严重多季连旱。实践证明,无论哪条江河,都有可能发生超标准洪水;无论哪个区域,都有可能遭遇严重干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主动适应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下水旱灾害的新特点新规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
从防御能力看,隐患亟待治理。近年来,虽然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整体明显提升,但一些薄弱环节仍然突出。比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安全度汛压力大,普遍缺乏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部分水库泄洪能力不足;部分河道行洪能力下降,阻水建筑物、阻水片林、高秆作物等阻塞河道;一些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安全设施严重不足,居住人员多,临时迁安困难,围堤工程不健全,部分分蓄洪民垸进退洪无闸门控制,难以安全及时启运用;局地极端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山洪灾害突发、致灾特征明显,容易引发人员伤亡;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应急备用水源匮乏,应对严重干旱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尚不健全,等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
从人员力量看,责任仍需压实。前不久,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正式公布,一批责任人员被严肃追责问责。去年汛期个别地方发生水库垮坝、堤防决口事件,个别工程管理单位非汛期发生漫坝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引以为戒,全面检视、深入思考、举一反三,从严从细抓好各项工作,从紧从实履行各层级各环节防御职责。要进一步理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运行机制,增强基层水利部门防汛抗旱力量。特别是针对地方换届新上任的行政责任人和水利部门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培训,确保责任落实落地。
二、坚决打赢今年水旱灾害防御硬仗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全力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各项准备。
一要深入排查消除风险隐患。要抢抓汛前有利时机,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抓紧检修各类监测预警通信设施设备,加快修复灾损水利工程设施,确保主汛期前基本完成修复任务。要逐一开展水库汛前检查,重点排查“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和大坝、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受工程量大、工期不够等影响汛前无法整改完成的,要落实临时安全度汛措施。水利部将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要全面排查蓄滞洪区内影响分洪的障碍物和严重污染源等风险隐患,落实相关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措施,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二要加快提升“四预”水平。要遵循“降雨—产流—汇流—演进”规律,加强气象水文预报耦合,完善以流域为单元的中长期预报模式,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要改进水文测报技术手段,推进测雨雷达应用,实现超高时空分辨率短临暴雨预警。要将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直达工程管理单位,直达水库“三个责任人”。要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等流域防洪应用系统建设,提升模拟验算、调度预演能力。要加快推进旱情监测预警综合平台建设和江河湖库旱警水位确定工作,提高旱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要抓紧修订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变“过去完成时”为“将来进行时”,科学设置响应条件、量化启动标准、健全联动机制,实现防御关口前移。
三要强化工程调度运用管理。要精准掌握重要江河骨干河道行洪能力,精准掌握蓄滞洪区分洪运用风险隐患,精准掌握控制性水库影响区和防洪高水位下居民及生产设施情况,研究完善超征地移民线防洪库容调度运用补偿机制和政策,分级负责强化工程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完善水工程调度方案,牢牢掌握工程调度决策主动权。要根据雨情水情汛情变化,精准调度运用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措施,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的综合减灾效益。
四要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要从监测预警、工程调度、巡查防守、险情处置、转移避险、专家指导等环节,全过程落实工程安全度汛措施。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强降雨区要提前降低中小水库水位,坚决避免垮坝事件发生。要健全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监管体系、责任体系、标准体系,水利部直管工程由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各地水利工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汛前分级开展全覆盖闭环检查。要抓好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汛,发挥南水北调河湖长制作用,以渠道与河流交叉部位为重点,全面排查防范安全风险,逐交叉建筑物制定防御预案。要强化淤地坝安全度汛,逐坝落实运行管理责任和防汛责任,加快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要强化水利工程险情抢护,预置抢险队伍、料物、设备,坚决做到抢早、抢小、抢住,确保工程安全。
五要确保行洪排洪蓄洪空间畅通安全。针对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纳入河湖长制目标任务,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侵占河道、湖泊、库容等行为,违法违规建筑物、阻水障碍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要在汛前基本完成,确保河道行洪畅通。针对城市排涝问题,充分利用排涝泵站,畅通骨干排水通道,切实做好低洼地区防汛工作,防止受淹致灾。针对制约蓄滞洪区安全启用问题,抓紧完善人员转移等各类预案,切实增强可操作性。对于围堤不封闭、无进退洪设施的蓄滞洪区,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利部门要细化临时围堤拦水、爆破扒口分洪、巡查防守等措施,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启用、发挥作用。同时,要特别强调,蓄滞洪区分洪运用的调度指令发出后,决不允许各地以种种理由拒绝执行或延迟执行。
六要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汛前要开展山洪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及时更新危险区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纳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要指导基层地方政府加强中小河流、山洪沟涉河事务监督管理,严格管控涉河房屋、基础设施建设选址,主动规避山洪威胁。要优化山洪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省级监测预报预警平台,风险预警信息要规范简洁、通俗易懂,第一时间到岗到户到人。要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机制、动员机制,从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全面检视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御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逐级落实转移责任人,逐户落实转移路线,确保灾害发生前全部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做到“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
七要切实做好抗旱供水保障。要加强旱情监测,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做好供水平衡分析和水量调度预演,动态完善水量调度预案和抗旱保供水预案。要坚持流域区域统筹、开源节流并重、短期长期兼顾,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在确保生活用水前提下,组织灌区制定完善灌溉用水计划,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努力满足灌溉用水需求,为粮食丰收提供水源保障。干旱多发易发地区、工程性缺水地区,要加快水源工程、引调提水工程等抗旱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供水能力不足问题。
三、切实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各项保障措施
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水旱灾害防御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调度指挥、措施落实、跟踪督办、评估总结,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责任。要密切监视“四情”,强化“四预”,完善并落实会商组织、指令传达、信息报送、专家派出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指导支持。各地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好本辖区内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要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密切行业内外各领域协同配合,形成水旱灾害防御的强大合力。
二要突出流域单元。坚持以系统、统筹、科学、安全为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安排水旱灾害防御各项措施。流域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办公室平台作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做到联调联控,实现协同作战。各地要牢固树立流域观念,坚持区域服从流域、兴利服从防洪抗旱,自觉服从流域统一调度管理,做到全流域一盘棋。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要坚决执行调度命令,加密安全监测,确保工程安全。
三要严肃纪律要求。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纪律是生命线。要严肃指令落实纪律,接到调度指令坚决迅速执行,及时上报贯彻落实情况,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与指令下达部门汇报沟通解决。要严肃值班值守纪律,认真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禁擅离职守。要严肃信息报送纪律,随时掌握、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坚决避免瞒报、误报、漏报、迟报。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再接再厉、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