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引滦枢纽工程——水润华北 兴利保安

    • 摘要: 川流不息的滦河水,自河北穿燕山余脉,循黎河水道,自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流向于桥水库,跨越两百余公里流入天津、唐山,这就是海河流域综合性水利工程群——引滦枢纽工程。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剧增,用水量急剧加大,天津遭遇严重水荒。人民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升降到65升,并且是每升含1000多毫克氯化物的苦涩咸水,水质极其恶劣。不仅如此,因为缺水,许多国家重点项目从天津迁到了其他地区,天津的部分工业不得不停产或半停产。当时,天津甚至拟定了工业分批停产和疏散城市人口的应急方案。为解决天津市的水源危机,国务院决定以潘家口水库为龙头,兴建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津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型供水工程,1982年5月动工,1983年9月建成通水,全长234公里,提前2年建成通水,成为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结束了天津市民喝苦咸水的历史,开启了天津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引滦入津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引滦枢纽工程。引滦枢纽工程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的滦河干流上,由潘家口水利枢纽、大黑汀水利枢纽、引滦枢纽闸三部分组成,承担着开发利用滦河水资源,跨流域向天津市、唐山市供水以及滦河下游的防洪任务,担负着华北电网调峰,首都重要会议、节日备用发电任务,是集工业和城市供水、防洪、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灌溉、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群。其中,潘家口水利枢纽控制流域面积33700平方公里,为天津、唐山两市的重要水源地。潘家口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29.3亿立方米;大黑汀水利枢纽位于潘家口主坝下游30公里处,主要作用是承接潘家口水库来水,为跨流域引水创造条件,总库容3.37亿立方米;引滦枢纽闸是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工程的咽喉,与大黑汀水库通过500米长的引滦总干渠相连。
      截至2018年8月31日,引滦枢纽工程累计向津唐地区供水409亿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城乡用水矛盾,成为天津、唐山两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生命线”;累计发电126亿千瓦时,较好地完成了华北电网的调峰和首都重要会议、节日的备用发电任务。同时,工程防洪减灾能力日益增强,先后调蓄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12次,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9次,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确保了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返回文章
    返回